学校动态

大学通识教育方兴未艾

学校动态 浏览: 作者:bianji 2018-12-04 09:50:02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
日前,复旦大学召开了主题为“通识教育: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第二届通识教育研讨会,来自120多所高校的近400人参会。从与会者在研讨中的热情投入可以看到大家已经将通识教育看作一项共同推动的事业。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道路,既借鉴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积累的丰富经验,又立足中国文化大地自主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摸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推进举措。通识教育改革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使学生开阔了学术视野,增加了对于学习全过程的反思意识,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可迁移能力的训练,这些学习与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专业教育的学习。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目标,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高到国家意志的层面。种种事例表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已经蔚然成风,大学已经在主动、积极地应对经济、社会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挑战。
应对社会的变革是高等教育自身变化的持久动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日益多元化,从单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益转变为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进程中,通识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路径与模式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大学制度中培育人才的重要方面。这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第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第二是在专业领域之外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健全的判断力;第三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各种可迁移的通用能力。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已经从十几年前的“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为各类大学发展的共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通过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建立通识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推动着通识教育的实践。伴随着通识教育的开展,各高校也加快了本科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步伐,优化培养模式,开展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着力于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潜能激发,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意识的觉醒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举措与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趋向一致。
有高校毕业生感慨,通识教育让她认识了外在世界之广大以及自身潜力之丰富。学生发自肺腑的感受是教育工作者最感欣慰的事情。希望这样的事例在更多的大学、更多的学生中发生,让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栏最新新闻

联系我们

400-808-1951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chuguoban@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18:30,节假日不休息

QR code